福州寒假培訓樂器古箏吉他鋼琴小提琴尤克里里到福州妮娜音樂。
地 址:福州市鼓樓區(qū)湖前路亞僑花園A502 屏北中學操場后門 乘9 54 72 87 91 102 108 111 153 160 166 310等公交車在湖前站下,麗景假日大酒店旁湖前路進去120米處左邊亞僑花園。
西洋管弦樂隊由不同西洋樂器演奏者混合編成,專門演奏交響樂曲與其它管弦樂曲的組織稱為西洋管弦樂隊。管弦樂隊組成的規(guī)模韌性很強,變化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組成的小管弦樂隊,大到120多人組成的交響樂隊,概括起來可分為小型室內樂隊,中、大型的協(xié)奏曲樂隊,歌劇舞劇樂隊,交響樂團等。西洋管弦樂隊就是現(xiàn)在常說的交響樂團。 西洋管弦樂隊是從建國初期傳入我國的西洋管弦樂隊的特點是壯觀,有穿透力西洋管弦樂隊以演奏外國作品為主。民族管弦樂隊以演奏傳統(tǒng)民樂合奏為主。
管弦樂隊的形成與發(fā)展可以從17世紀說起,在17世紀以前,樂器基本上應用于人們的生活與勞動中,如狩獵,戰(zhàn)爭,慶典祀祭,集合娛樂等場合。到了17世紀便形成了最原始的管弦樂隊,它通常包括維奧爾琴,長笛,雙簧管,木管號,長號,鼓和羽管鍵琴的集合演奏,無一定之規(guī)。到了18世紀,由于樂器性能有所改進,小提琴替代維奧爾琴而加入管弦樂隊;羽管鍵琴或管風琴采用數(shù)字低音演奏;曼海姆樂派首先把單簧管引入管弦樂隊。這樣便形成了管弦樂隊的雛型。在18世紀至19世紀,海頓和貝多芬在管弦樂隊的應用上已基本完善了小、中型編制的管弦樂隊。比如海頓所用管弦樂隊,包括木管8人,銅管4人,定音鼓1人,弦樂若干約30人左右,去掉了羽管鍵琴的數(shù)字低音演奏。貝多芬所使用樂隊包括,木管10人,銅管7人,定音鼓1人,弦樂若干,約50人左右。這基本上已經形成了雙管編制的管弦樂隊。19世紀,柏遼茲,瓦格納等人的作品,在管弦樂隊的應用上,將編制擴大到了3管,4管并加入了踏板豎琴。到了19世紀末,拉威爾,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常用完善的有時是擴充的龐大3管,4管編制管弦樂隊,來完成他們豐富多彩、奇異壯麗的交響樂作品。20世紀初,理查·施特勞斯,馬勒將樂隊發(fā)展為擴充4管,5管*規(guī)模編制。以后的作曲家們,則又有了恢復使用小型管弦樂隊的現(xiàn)象。綜觀以上,管弦樂隊的形成與變化,基本上是沿著從小逐漸增大的脈絡發(fā)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