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輔導輔導好不好呢?初中成績,到了高中成績會繼續(xù)嗎?也許很多初中學霸的家長都做過“北大夢”,以為自己的孩子就是北大的苗子,然而到了高中后才發(fā)現(xiàn),211已經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天花板”了,即便是在重點高中, 能夠考上211、985的,也是“優(yōu)中選優(yōu)”,學霸中的尖子生了。
然而,還有一類學生和家長,在高中備受折磨,因為這類學生在初中是學霸,一路領先考入重點高中,但是到了高中,水土不服,成績一路下滑,甚至因為心理問題而退學。
周末每天上10個多小時的課外班,物理和數學,既上小班課,又上一對一,經過這樣高強度的補習,吳博已經練成了“看見題就想做,一看題目就知道 思路”的本領,完全達到了輔導班老師倡導的“肌肉記憶”。
憑借著優(yōu)異的成績,吳博順利考入當地重點高中的重點班,為了能保持這種優(yōu)勢,暑假時,吳博報了銜接班,把高一的內容差不多都學完了。
本以為到了高中會順風順水,和初中一樣,成績名列前茅,沒想到,事與愿違,高一學期期末考試,吳博考了班級倒數第六名,這和他中考名次差距很大,因為中考成績,他是班級第三名。
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吳博的父母和吳博都難以接受,家庭矛盾瞬間爆發(fā),吳博開始厭學,每天晚上睡不著,麻木地刷視頻,他再也不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與同學互動。吳博的父母因此憤怒,打過、罵過、摔過手機,但是通通沒用,吳博每天放學回家,直接關門進屋,不再跟父母交流。
其實,像吳博這類學生,在高中并不在少數,為什么初中的他,到了高中,會變成這個樣子?中青報把這種現(xiàn)象叫作“失位”,是指高中生在學習過程會總失去原有的學習狀態(tài)和相應位置,整體表現(xiàn)下滑。
而吳博出現(xiàn)這種“失位”,其實是由于過度補習導致的,簡單說就是“初中被榨干了,高中就沒油了”!
成績不好,學習出了問題,輔導可以理解,但是作為尖子生,吳博的父母過度看重成績和排名,過度給孩子進行輔導,結果害了孩子,這是所有小學、初中家長都必須警惕的事情,為什么過度輔導,會不利于孩子長遠發(fā)展呢?
首先,過度輔導,影響孩子思維提升
的學習是自學,沒有自學能力的學生,是不會走得遠、飛得高的,初中學習的內容少,題目相對固定,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為主,對理解和運用的要求比較低,所以考試的題型也相對固定,這樣,輔導班的老師可以給學生整理好題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通過提高熟練度,提升成績。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在的思維能力并沒有實質性提升,所以到了高中,各科對學生思維要求迅速提升時,這種弊端就會明顯暴露出來,所以,在高中,老師經常提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思維能力”,這是決定高中生學習成敗的關鍵。
初中考查的是低階思維,老師的輔導,過度地刷題,強化記憶,孩子的低階思維還不錯,但是到了高中,需要高階思維的時候,孩子就開始跟不上了。
其次,過度輔導,影響孩子心態(tài)
成績差的學生輔導,會失去課堂,上課不聽,輔導班聽,這就如同用補品代替五谷雜糧一樣,終究會出問題。
成績好的學生去輔導,同樣會出現(xiàn)問題,一套試卷,考100分和考95分,本質上可能差距并不大,但是為了考100分,這個考95分的學生,會通過大量刷題,大量輔導,去追求多得這幾分,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升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進行全面發(fā)展,這樣急功近利的做法,讓孩子過度重視分數和排名,從而無法接受成績下滑的現(xiàn)實,在成績下滑,學習遇到困難時,就會變得手足無措,甚至是驚慌失措,從而產生心理問題,影響正常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