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的精準是很難把握的,傳統(tǒng)的國畫都有一種神韻,當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把握這種神韻還是有難度的。通過一段時間的上海國畫培訓,雖然剛剛接觸,但是我覺得已經(jīng)對于我對于國畫的定義有有了很大的改變。
畫得精細就是技法高嗎?這點,我可以絕對的回答“不是!”給你一年甚至一輩子時間去畫一幅畫的一片樹葉,我相信任何人,哪怕從未用過畫筆,都可以畫到“超寫實"。所以我一個老師說過”只要給時間,人人都能超寫實。“因此精細不是技法高。當然可能一個高手30秒就可以畫完一個新手幾年都蹭不出的效果,所以很自然有時精細度可以衡量技法。
上海國畫培訓班的老師和我講解了為什么要”重新開始“追尋”寫意“,認為就是西方繪畫流行的影響。他們已經(jīng)不能用傳統(tǒng)的中國畫標準進行衡量了。這里的問題實際上是為什么越來越抽象,越來越追求”極簡“。因為畫家們認為這樣才能營造最強的對比關系,從而最大限度抒發(fā)自我情感的同時使觀者可以產(chǎn)生視覺上最大的刺激。就像,你發(fā)現(xiàn)蛋糕上的那僅有的一塊黃桃最好吃,然后你去買了一罐黃桃罐頭吃個夠。畫家現(xiàn)在就是給你一個罐頭,因為吃一片已經(jīng)不夠了。
學習國畫有很多的途徑,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國畫培訓學校像儒鴻書院那樣能夠給我文化上的體驗的,其實我們成年人希望能夠學習更多的已經(jīng)不是國畫的技巧,因為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于我們而言希望學習的更多是內(nèi)涵的東西。增長自己的文化。
通過上海國畫培訓,讓我知道了,國畫是體現(xiàn)了民族傳統(tǒng)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的一種藝術,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采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并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
中國畫講究形式美,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畫面空白的運用獨具特色。多采用散點透視法,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沖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