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學費網(wǎng) > 培訓機構 > 長沙朗閣教育
在雅思口語Part 1中,考官主要考察考生兩個方面:日常用語中的詞匯和基礎語法。幾乎每個答案,考生都需要給出兩部分的答案:首先是對問題的直接回答,其次是添加補充信息。“直接答案”不意味著“立刻回答”,而是“非間接性答案”。間接性答案會降低考生的分數(shù)。例如:問:”Do you work or are you a student?” 答:”Oh, I’ve been working for five years.” 此回答確實告訴了考官此考生是在工作,但是太過于間接。此問題要求考生從”A”和”B”中二選一,所以,要想直接回答此問題,考生需先從A和B中進行一個選擇,之后再補充一些附加信息。因此,此回答可潤色為:”I’m working. In fact, I’ve been working for five years.”。
在雅思口語考試中,有時考生反而不需要立刻給出答案的。例如,當考生遇到比較難的題目需要在給出答案前思索片刻,或是需要評價考官給出問題時,考生可以適當使用一些過渡的思考用語。哪怕是在考官在講母語時,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考生如果需要時間思考的時候,應該直接的告訴考官,千萬不要靜默的坐在那里思考!換句話說,考生須謹記在考官問完問題后要立刻開始講話,但是考生講的不一定要是問題的直觀答案。
然而,Part 1中的問題大多數(shù)是簡單、信息類的問題,因此在此部分中,考生無須過多使用過渡句,考生在Part 3中適當使用過渡句以便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同時,考生須時刻對考官展示樂于傾訴更多信息的欲望,例如考生的感受及觀點。給出新信息最好的方式是在直接回答句中包含新信息。
做到此點最好的方式莫過于使用復合句,尤其是以關系代詞’which’引導的從句。靈活使用復合句的能力是在語法及整個口語考試得到6分及其以上成績的關鍵。當考生給出一個新的信息點的時候,一定要確保此信息點為全新的信息,而非旁人已經(jīng)知道的信息,否則,從句會用的畫蛇添足,如:”I study chemistry, which has a lot of experiments.”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學習化學是需要做很多實驗的,這就有些像你說學歷史,歷史里包含了很多過去的史實一樣。但是如果你說:”I study chemistry, which has a lot of interesting experiments.” 那么此句包含的信息點則為全新的,即這些實驗對你來說很有趣。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況下使用關系詞連接補充信息并非合適或者也會顯得較為不自然,例如:”I’m working, which I’ve been doing for five years.” 如果考生這樣去完成一個定語從句的話,那么這個回答就會顯得很刻意而不自然了。
考生需要記住的是,即使問題中沒有直接問到你的感受,也要時時刻刻都愿意向考官展示你的感受,你喜歡的不喜歡的,你所偏好的以及你的個人觀點。換句話說,考生就要大膽的表達自己感受。在回答問題時,首先給出針對問題的一個直接的回答,之后,如果考生想不出其他可以補充的點,就添加一些關于此話題自身的感受。即使考生可以想出更多可以添加的點,也可以補充一些自己對此話題的感受與評價。如果考生想要在回答中添加自身的感受觀點及喜好的話,那么一定要記住回答出至少一種你有次感受的原因。
第一部分的問題通常進行的會很快,一般是3個話題中的12個小問題??脊僭趽Q話題前一般都會有小的提示,例如:”Let’s talk about music now”. 一定要認真聆聽這些提示語以便在接下來回答的部分中更好的融入其中。在考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考官通常是不會說話或者只是發(fā)出一些非常簡短的回應例如:”Ah!” ”Mmm!” ”OK” “Thank you”等,在第一部分,考官是不會與考生討論問題的。
如果考官要求考生重復剛才回答的問題,最大的可能性是因為考官沒有聽懂你的回答,那么再第二次開口到時候考生需謹慎,不要再使用同樣的詞語和句子,試著用同義的句子把自己的觀點再表達一遍。如果考生重復了一模一樣的答案,那么很有可能第二遍考官還是聽不懂!考官聽不懂考生回答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口音的問題,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兩種原因的結合:發(fā)音不正確和用詞不恰當。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發(fā)音正確并且很清晰,但是你使用了不恰當?shù)脑~匯,那么考官通常情況下不會讓你重復,因為他們能夠很清晰的聽到你的回答。同樣的,如果你的用詞恰當?shù)前l(fā)音不完美但是不至于太糟,那么考官通常情況下會知道你說的是什么,因此也不會讓你重復答案。所以,如果考官要求你重復一句話,那么試著思考是不是哪個詞用的不夠恰當,當你重復此句話的時候及時進行詞的替換。在重復答案的時候,試著通過舉例子來使自己的答案更加清晰。
(文:朗閣海外考試研究中心 王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