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學(xué)費網(wǎng) > 培訓(xùn)機構(gòu) > 威海藝臻舞館
1、《Womanizer》-Britney spears
布蘭妮的最新單曲《womanizer》,登上了美國Billboard排行榜100首熱門單曲榜榜首。MV里火辣的場面和激情的旋律,讓這首歌成為最炙手
可熱的流行歌曲和爵士舞曲。
2、《Sexy back》-Justin timberlake
熱門單曲《SexyBack》融合了搖滾、朋克的風格,還大量加入低音節(jié)拍和電子音樂。被賈斯丁稱為讓自己“時尚回歸”的《sexy back》,同樣成為中國各個夜店的首選音樂。
3、《All nite》-Janet jackson
作為流行天王邁克爾.杰克遜的妹妹,Janet是《Billboard》歷史上唯一一個在舞曲、流行、搖滾、R&B、當代成人和Top 40榜單上同時拿下冠軍寶座的藝人。這首單曲《All nite》的MV擁有豪華的舞蹈班底,一經(jīng)推出立即收到了廣大舞者和歌迷的追捧。
4、《I did it for love》-BoA
韓國歌手寶兒被媒體譽為亞洲之星和亞洲史上最年輕天后,曾受到CNN、路透社、美聯(lián)社的專訪?!禝 did it for love》是寶兒為進軍美國而發(fā)行的單曲之一,包含激情的節(jié)奏和時尚的電子配樂。這首歌在歐美的影響力一點都不亞于本土歌手的音樂。
5、《Closer》-Ne yo
歐美的R&B音樂,Ne yo絕對是王道,在此介紹他的單曲之一《Closer》,今后繼續(xù)奉上他的爵士風格的經(jīng)典R&B歌曲。
謝龍羅賓士(Jerome Robbins)于1957年的《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利用曼波和琳蒂兩種舞蹈混合表現(xiàn)出來,把電影中的爵士舞推至一個高峰。尊特拉華達(John Travolta) 憑著1977年的《周末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一炮而紅;這電影更掀起一陣的士高熱潮。1978年的歌舞片《油脂》(“Grease”)則反映五十年代的舞蹈熱潮(在八十年代出版的 “Grease 2”《油脂續(xù)集》跟《油脂》路線很相似,但知名度卻遠遠不及第一集。)
1979年Bob Fosse編舞及導(dǎo)演“All That Jazz”的開場爵士舞段編排突出;而1980年的《我要高飛》("Fame")則令觀眾對街頭舞蹈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令大眾更了解舞者的生涯(后來美國更制作了一部名 "Fame L。A。" 的電視劇集)。另外,霹靂舞在《勁舞》("Flashdance," 1983)和《霹靂舞》("Breakin'," 1984)中大放異彩;片中舞者把他們的動作定格凝著,又把高難度的體操動作變成玩把戲般的展示出來,還不時作木偶狀的舞動及用舞技挑戰(zhàn)旁觀的人?!稖喩硎莿拧?"Footloose," 1984) 是另一套八十年代出品,描述有關(guān)反叛青年和年青人以舞蹈發(fā)泄的電影?!栋滓固油觥?"White Nights") 中頂尖芭蕾舞者米高巴里殊尼哥夫 (Mikhail Baryshnikov) 與著名黑人踢踏舞舞者格里哥利漢斯 (Gregory Hines)合作演出的一段舞蹈練習(xí),令人嘆為觀止。格里哥利漢斯再于1989年 "Tap" 一電影中使出他的渾身解數(shù),是近代踢躂舞者的典范??傆^而言,八十年代也可以說是舞蹈電影的一個黃金時期。
當音樂(錄影帶)電視臺(MTV Channel)于1981年面世,商業(yè)化的爵士舞隨即邁向一個新方向。起初這個電視臺只為推介新的歌手和歌曲,但卻出乎意外地受歡迎,瞬間成了年輕一代的寵兒,在北美更是瘋魔一時。當音樂錄影帶的利用價值增加,舞蹈漸漸變成錄影帶中的重要元素。黑人讀頌歌曲組合很多自然選用霹靂舞來襯托,就連較年長的主流歌星如艾頓莊(Elton John)及柏班尼薘(Pat Benetar)也用不同型式的爵士舞來點綴他們的錄影帶。在短短十年之間,音樂錄影帶已把爵士舞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變。從前百老匯和舊的電視歌舞劇是爵士舞的典范,是年輕舞者的目標,但如今街頭爵士舞的已成潮流觸覺的標記。早期音樂錄影帶之皇要數(shù)米高積遜(Michael Jackson – "The King of Pop"),他把街頭強悍的風格和舊式百老匯舞蹈的嫵媚溶匯演繹。其他在音樂錄影帶中較出色的舞蹈表演者包括Paula Abdul, Madonna, Janet Jackson, Jennifer Lopez, Britney Spears, PINK等。近年再度流行少男少女的音樂組合,他們也多半利用不同型式的爵士舞去伴唱。
音樂錄影帶雖然成功地把街頭舞蹈和某些爵士舞帶到不少觀眾的眼前,但由于它的主要目標是推銷歌曲和歌手,沒有多少空間給編舞者去發(fā)揮創(chuàng)作,所以對爵士舞的藝術(shù)層面也沒有多少建樹。
近兩年也有幾部關(guān)于舞蹈的電影面世,包括:《舞出彩虹》("Center Stage," 2000), 主要描述一群鐘情踢踏舞的男子的 《踢踏火花》("Bootmen," 2000),《跳舞無罪》("Dancer," 2000),《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 2000), "Save The Last Dance" (2001) 及 "Bojangles" (2001)。雖然 "Center Stage"主要描述關(guān)于芭蕾舞團的選拔和舞者的掙扎,片中一幕寫男女主角于一個紐約舞蹈室上爵士舞課的情景,場面和氣氛很叫愛爵士舞的人向往。